服务热线
0316-5790393
PROUCTS LIST
超纯水树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艺
目前国内高、超纯水用户对此产品的应用不是很了解,所以普遍存在盲目追崇昂贵的进口抛光混床树脂,而国内部分小树脂生产企业,为了获得,以不合格的低价的产品参与市场恶性低价竞争,也导致了部分用户对国产抛光树脂的不认可,希望通过交流,让广大终端用户了解产品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方法。
什么是抛光树脂?
人们常说的抛光树脂一般用于超纯水处理系统末端,来保证系统出水水质能够维持用水标准。一般出水水质都能达到18兆欧以上,以及对TOC、SIO2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抛光树脂出厂的离子型态都是H、OH型,装填后即可使用无需再生。
抛光树脂用途:适合用于再以RO、EDI为前置处理设备的超纯水系统中作为终端精致混床制取超纯水。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半导体生产,实验室制取超纯水,激光切割,医疗系统,慢走丝线切割,机械设备循环内冷水,部分光学材料和电子产品生产用水,太阳能生产线用水(不包含多晶硅生产)等行业应用!
抛光树脂注意事项
1.抛光树脂(是由高度纯化、转型的H型阳树脂和OH型阴树脂预混合而成,如果装填和操作得当,在初的周期中即可制备出电阻率大于18.0MΩ.cm和TOC小于10ppb的超纯水。
2.树脂开封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拆包需尽快使用。不使用部分须小心密封,存放于避光阴凉处,环境温度以5-40℃为宜。
3.在运输、储存和装填过程中,任何无机或有机物质的接触都会使树脂受到污染,从而降低出水水质;影响运行工况。因此必须保证所有用于装填、操作的设备和水不会污染树脂。所有与树脂接触的水都必须使用高纯水(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水均指"高纯水",即电阻率大于等于10MΩ.cm,同时TOC尽可能低于30ppb的水),所有接触树脂的设备或器具都要在使用前经过高纯水清洗。
4.如为换装树脂,设备中原有的旧树脂必须从树脂容器中移去,树脂容器内部清洁无杂质。
混床抛光树脂储存及使用说明
1.使用前须知:1.1??树脂开封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及使用。因此一旦拆包需尽快使用。不使用部分须小心密封,存放于避光阴凉处,环境温度以5-30℃为宜。
?1.2.?在运输、储存和装填过程中,任何无机或有机物质的接触都会使树脂受到污染,从而降低出水水质;影响运行工况。因此必须保证所有用于装填、操作的设备和水不会污染树脂。所有与树脂接触的水都必须使用纯水,所有接触树脂的设备或器具都要在使用前经过纯水清洗。(纯水标准等同于或低于RO膜出水.)
?1.3??如为换装树脂,设备中原有的旧树脂必须从树脂容器中移去,树脂容器内部清洁无杂质。
2.装填程序:
2.1 ?树脂装填量?:树脂罐有效容积的的70左右,树脂层高度应大于或等于700mm。
2.2??向树脂罐中装填树脂后缓慢加水,水面高度高于树脂高速300mm以上后,静止浸泡10小时以上,以利于派出树脂层中的空气)但如果设备尺寸较小而拟采用树脂以浆水混合的方式填装也可。
2.3??将树脂装入树脂罐,可以直接将树脂从原包装袋中加入或在原包装容器中加入一些水成浆状装入树脂容器。
装填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2.3.1??禁止用任何机械泵转移树脂,许多类型的泵都会对树脂造成损害或带来一些污染。
2.3.2??树脂装填过程中,不要同时打开两袋以上的树脂。以减少树脂接触空气的时间,也使外来杂质污染树脂的可能性降低。
2.3.3??装填过程中随着装填料位的增加,树脂层面以上的水也会逐渐增加,如果水位高度高于树脂层面50mm以上,必须将多余的水抽出或排掉,以避免树脂在水中缓慢沉降而出现分层。但同时也需避免出现液位放干的情况,这会使空气在树脂层中形成气栓而影响出水。???
树脂装填到位后,注入纯水使罐内充满。后封装上盖,并将管线连接到位。
2.4?树脂装填完成后,应浸泡在水中少4小时。如果可能的话,好浸泡过夜。
2.5.?后检查各部件及管线连接无误后,即可开启阀门采水。新装填的树脂在投运初期有一个冲洗过程,此阶段出水电阻率将逐步升高。视现场情况的不同,冲洗时间可能持续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
3制水运行参数 :
3.1进水水质要求:RO膜出水,电导率应低于10US/cm,高不宜超过20 US/cm。
3.2 制水流速:10BV-20BV(树脂体积的10倍到20倍/小时)。
3.3 开机运行后,冲洗时间约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电阻率逐步上升。
3.4 树脂经2-3次停机开机运行后,达到佳出水效果。
4.停机,开机步骤:
4.1 关闭进水阀
4.2 关闭出水阀,保持树脂罐内水不流失,使树脂内部不失水。
4.3 再次使用时,先缓慢开启出水阀。
4.4 开启进水阀,阀门开度同出水阀大致相同,
4.5当正常出水运行后,逐步开启出水阀和进水阀,达到正常出水流速。
5 注意事项:
5.1 ?本系统从清理树脂罐到装填树脂及运行用水,均应采用RO膜出水,电导率低于10us/cm。(越低越好,可以提高出水水质及增加制水量).切忌采用其他水质差的水,否则,轻则造成出水水质不达标,制水量下降,重则造成树脂击传失效.丧失制水能力。
5.2 ?树脂上层应保持一定水位,以进水不激起树脂涌动为原则.保持树脂层的静止状态。
5.3 ?使用中切忌树脂层缺水,造成树脂层进入空气。
5.4 ?使用过程中,禁止从树脂层底部进空气或进水,造成树脂分层,影响制水效果及制水周期。严重时则失去制水能力。
超纯水树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艺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在交联聚合物结构中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酸、碱溶液及各种有机溶剂,结构上属于既不溶解、也不熔融的多孔性固体高分子物质。
离子交换树脂
一、处理含铜废水
工业排放废水如有色冶炼、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常含有铜。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地除去废水中的Cu2+,以达到高度净化,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选用多种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吸附浓集含有机物废水中的铜离子。通过测定各种树脂对铜离子的去除率、不同铜离子浓度和溶液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树脂再生性能的比较,表明"争光"树脂、"强酸1号"树脂与PK208树脂有突出的性能,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树脂;其离子交换性能稳定,有良好的再生性。同时,对Cu2+的吸附去除能力可达到要求,净化后的水中Cu2+浓度低于0.1mg/L,可用于含铜废水的净化处理。
离子交换树脂
二、处理含汞废水
含汞废水是危害大的工业废水之一,离子交换树脂法适用于处理浓度低而排放量大、含有毒金属的废水。配合硫化钠明矾化学凝聚沉淀法作为二级处理,对低浓度含汞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由于含汞废水成分复杂,存在多种形态的汞化合物(有机汞、无机汞)、金属汞以及其他有机物和离子,对酸化pH值和硫化钠量不易控制,会使硫化汞形成整合物溶解,处理后废水中汞浓度仍达0.05~0.5mg/L,很难达到排放标准。经过近两年来的运行表明。
1、用树脂交换法除汞作为化学法的二级处理系统,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且能实现封闭循环、连续稳定的运行,排放的废水可作为冷却水加以回用。
2、提高了生产能力,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节约了治理费用。
3、应用树脂交换法还能对废水起到脱色作用,处理的水清晰透明。失效后的树脂不再回收,作为汞废渣回收汞,防止了二次污染。因此,应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低浓度含汞废水,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离子交换树脂
迄今为止,离子交换法仍然是治理含钼废水的主要方法。究其原因,认为低价钼酸聚合物主要以六聚合物与树脂交换,而钼酸盐以四聚合物被吸附。且凝胶型树脂的孔径很小,故低价钼酸聚合物在树脂中的扩散阻力较大,导致交换速度较低。尽管低价钼酸聚合物在树脂上的吸附速度较慢,但钼盐占据着树脂上的交换位置与树脂键合得更牢固,比吸附有钼酸盐的树脂更难解吸。只有用氧化剂(1mol/LHNO3)氧化后才能较快地解吸。由于在酸性条件下,Mo(VI)易被还原剂还原为低价钼,而低价钼酸聚合物不仅不易与树脂进行交换,而且洗脱也比较麻烦。因此,应先除去待处理的含钼废水中的还原剂,其pH值好调整到大于7。
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树脂吸附钼的过程是一个离子交换过程,吸附在树脂上的钼占有树脂的交换基团。当含钼溶液的pH>6.1时,钼在溶液中主要以MoO4广泛存在,并与氯型树脂进行交换,当pH<3.5时,钼主要以更高聚合度的聚钼酸盐离子存在,并与树脂进行交换。即使是高价钼酸聚合物,在pH<3的条件下,树脂吸附钼的量和速度都大大降低。
除上述之外,离子交换树脂还在含锌、含铀、含镉废水等含有重金属离子废水分离和提纯金属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应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系统考察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焦化废水中氨氮具有吸附平衡快、吸附能力强的特点;应用树脂脱除焦化废水中氨氮,废水流速在0.139~1.667mL/s范围时,对废水中氨氮吸附量和吸附率没有明显影响。树脂失效后,经再生可反复使用。同时也对其吸附去除氨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废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已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正如一项有用的治理技术总存在其适用范围,离子交换法也有不足,如一次性投资高,操作要求及管理严格,有的还存在再生问题、树脂的中毒和老化问题等。但有的问题已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也是可以做到的。充分发挥离子交换法的回收功能,不仅能保护环境,而且在经济效益方面有优势。因此,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加以重视。
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一些应用实例。比如其在含汞废水,含铜废水,有机废水等的处理中的应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废水具有可深度净化、处理效率高和能实现多种金属综合回收的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必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应用。